Page 110 - 天人之道【0612】
P. 110

(三)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
        天            所谓圣人者,德合于天地,变通无方。穷万事之终始,协庶品 之自然,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
        人       其大道而遂成情性。明并日月,化行若神。下民不知其德,睹者不识其邻。此谓
        之       圣人也。
        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——《孔子家语·五仪解第七》
                      【注释】
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庶品:万物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敷:展开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【译文】
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谓圣人,他们的品德符合天地之道,变通自如,能探究万事万物的终始,

                   使万事万物符合自然法则,依照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来成就它们。光明如日月,
                   教化如神灵。下面的民众不知道他的德行,看到他的人也不知道他就在身边。这
                   样的人就是圣人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四)

                    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,善分民也。圣人不能分民,则犹百姓也。於己不足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
                安得名圣!是故,有事则用,无事则归之於民,唯圣人为善托业 於民。民之生也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③
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
                辟则愚 ,闭则类 。上为一,下为二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——《管子·乘马第五》
                      【注释】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托业:此处指把财富托存给百姓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辟则愚:此处指邪恶导致愚昧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③闭则类:越封闭就越是逆反。“类”当为“悖”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【译文】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,就是因为他善于使百姓安分守己。圣人不能使百姓安
                   分,就同普通百姓一样了。连自己都管不好,怎么能算是圣人呢?所以,国家有
                   事就取用于民,无事就藏富于民,只有圣人才善于把产业寄托于人民。人的本性
                   是邪恶了就愚昧,越是堵塞就越是悖逆。上面提供一个,下面就会回敬两个。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五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
                     其次有圣人者,处天地之和,从八风之理,适 嗜欲于世俗之间。无恚嗔之心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
                行不欲离于世,被服章 ,举不欲观于俗,外不劳形于事,内无思想之患,以恬
                愉为务,以自得为功,形体不敝,精神不散,亦可以百数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——《黄帝内经 • 素问 • 上古天真论篇》



        108
   105   106   107   108   109   110   111   112   113   114   1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