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05 - 天人之道【0612】
P. 105
五、至人胸中本无待
(一)
①
中古之时,有至人者,淳德全道 ,和于阴阳,调于四时,去世离俗,积精全神,
②
游行天地之间,视听八达 之外,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,亦归于真人。
——《黄帝内经 • 素问 • 上古天真论篇》
【注释】
①淳德全道:德性淳朴,完全符合大道。
②八达:各个方向。
【译文】
中古的时候,有称为至人的人,具有醇厚的道德,能全面地掌握养生之道,
和调于阴阳四时的变化,离开世俗社会生活的干扰,积蓄精气,集中精神,使
其远驰于广阔的天地自然之中,让视觉和听觉的注意力守持于八方之外,这是
他延长寿命和强健身体的方法,这种人也可以归属真人的行列。
(二)
②
①
子列子问关尹曰 :“至人潜行不窒 ,蹈火不热,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慄 。
请问何以至于此?”
关尹曰:“是纯气之守也,非知巧果敢之列。居,予语女。凡有貌象声色者,
皆物也,物与物何以相远?夫奚足以至乎先?是色而已。则物之造乎不形而止
乎无所化,夫得是而穷之者,物焉得而止焉!彼将处乎不淫之度,而藏乎无端
之纪,游乎万物之所终始,一其性,养其气,合其德,以通乎物之所造。夫若
③
是者,其天守全,其神无郤 ,物奚自入焉! 第四章
——《庄子 • 达生》
【注释】
天赋有异,品类有别
①窒:阻塞。
②慄:战栗。
③郤:同“隙”。
【译文】
列子问关尹:“道德修养臻于完善的至人潜行水中却不会感到阻塞,跳入
火中却不会感到灼热,行走于万物之上也不会感到恐惧。请问为什么会达到这
样的境界?”
关尹回答:“这是因为持守住纯和之气,并不是智巧、果敢所能做到的。坐下,
我来告诉你。大凡具有面貌、形象、声音、颜色的东西,都是物体,那么物与
1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