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4 - 天人之道【0612】
P. 44
气至而滋息,伸乎合一之妙也。气返而游散,归乎太虚之体也。是故气有
天 聚散无灭息。雨水之始,气化也 ;得火之炎,复蒸而为气。草木之生,气结也 ;
人 得火之灼,复化而为烟。以形观之,若有有无之分矣,而气之出入於太虚者,
③
之 初未尝灭也。譬冰之於海矣,寒而为冰,聚也;融澌 而为水,散也。其聚其散,
道 冰固有有无也,而海之水无损焉。此气机开阖有无生死之说也。三才之实化极矣。
——王廷相《慎言 • 道体篇》
【注释】
①理载於气,非能始气也:这是批评宋儒朱熹理在气先的说法,王廷相站
在唯物主义的角度不同意这种说法。
②佛氏以山河大地为病,而别有所谓真性矣:佛教有万法唯识的说法,并
认为还有佛性的存在。王廷相对此也持批评态度。
③澌:尽。
【译文】
天的内外都是气,地中也是气,物的虚实也是气的虚实,气是贯通上下的
造化实体。因此虚空来自气,不是虚空产生气。天理载于气中,不是理能够开启气。
世俗的儒生说理能生气,这就是老子道生天地的意思。他们认为理可以离开气,
这是实体和性质可以分离而存在的说法,也就是佛教把山河大地看作错误,而认
为另外有一个真性的说法,这可以还是不可以呢?因此,认为本性在形气之外,
太极就是天理,产生了动静、阴阳,这是荒谬阴暗奇怪的诬蔑之论。
有气就有繁殖生育,这是阐明形气合一的妙论。气返回去而消散,归返到
太虚之中。因此气有聚散但没有灭息。雨水就是气化;被火一烧,又成为蒸气。
草木的产生,就是气的聚拢结合。让火一烧,又化成为烟了。从外形来看,似乎
有有无的分别。气在太虚中出入,并没有消灭。譬如冰对于大海来说,寒冷了就
成为冰,这是聚合;融化成为水,这是消散。它的聚散,对于冰来说有存亡的问题,
而对于海水来说没有增减。这就是气机开合有无生死理论,把三才变化说清楚了。
三、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
(一)
①
惟一月,既南至,昏昴见 ,日短件,基践长,微阳动于黄泉,阴降惨于万物。
②
是月,斗柄建子 ,始昏北指,阳气亏,草木萌荡。日月俱起于牵牛之初,右回
而行月,周天进一次,而与日合宿。日行月一次,而周天历舍于十有二辰,终
③
则复始,是谓日月权舆 。周正岁首,数起于时,一而成于十次,一为首,其义
4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