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1 - 天人之道【0612】
P. 41

(四)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
               凡物之精 ,此则为生 。下生五谷,上为列星。流于天地之间,谓之鬼神;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③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⑤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④
          藏于胸中,谓之圣人。是故民气,杲 乎如登于天,杳 乎如入于渊,淖 乎如
                      ⑥
          在于海,卒 乎如在于己。是故此气也,不可止以力,而可安以德;不可呼以声,
          而可迎以意。敬守勿失,是谓成德,德成而智出,万物果得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——《管子 • 内业第四十九》

                【注释】
                 ①物之精:指的是万物的精气。
                 ②此则为生:指万物以精气作为生机的根本。
                 ③杲:明亮。

                 ④杳:看不清的样子。
                 ⑤淖:润湿。
                 ⑥卒:消失。

                【译文】
                 万物依靠精气才有生机。精气在下就产生地上的五谷,在上就是天体的群
             星。流动在大地之间的叫作鬼神,藏在人的心里就成为圣人。因此,这种气有
             时光亮得好像升在天上,有时幽暗得好像藏入深渊,有时柔润得好像浸在海里,
             有时消失得好像在自己身上。这种气,不可以用强力留住它,却可以用德性来安

             顿它;不可以用声音去呼唤它,却可以用心意去迎接它。恭敬地守住它而不失掉,
             这就叫作“成德”。德有成就就会产生出智慧,对万事万物全都能掌握理解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五)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
               日冬至则斗北中绳 ,阴气极,阳气萌,故曰冬至为德。日夏至则斗南中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
          绳,阳气极,阴气萌,故曰夏至为刑,阴气极则北至北极,下至黄泉 ,故不可
          以凿地穿井。万物闭藏,蛰虫首穴,故曰德在室。阳气极则南至南极,上至朱天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天地为炉,造化为工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④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③
          故不可以夷丘 上屋。万物蕃息 ,五谷兆长,故曰德在野。
               日冬至则水从之,日夏至则火从之,故五月火正而水漏,十一月水正而阴胜。
          阳气为火,阴气为水。水胜,故夏至湿;火胜,故冬至燥。燥故炭轻,湿故炭重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⑤
          日冬至,井水盛,盆水溢,羊脱毛,麋角解,鹊始巢,八尺之修,日中而景 丈
          三尺。日夏至而流黄泽,石精出,蝉始鸣,半夏生,蚊虻不食驹犊,鸷鸟不搏

               ⑥
          黄口 ,八尺之景,修径尺五寸。景修则阴气胜,景短则阳气胜。阴气胜则为水,
          阳气胜则为旱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——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9
   36   37   38   39   40   41   42   43   44   45   4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