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7 - 天人之道【0612】
P. 37
行二百五十里则北极高一度。东西亦然,亦二百五十里差一度也。以周天度计之,
知地之全周为九万里也。以周径密率求之,得地之全径为二万八千六百四十七
里又九分里之八也。又以南北纬度定天下之纵。凡北极出地之度同,则四时寒
暑靡不同。若南极出地之度与北极出地之度同,则其昼夜永短靡不同。惟时令
相反,此之春,彼为秋,此之夏,彼为冬耳。以东西经度定天下之衡,两地经
度相去三十度,则时刻差一辰。若相距一百八十度,则昼夜相反焉。其说与《元
②
史》札马鲁丁 地圆之旨略同。
——《明史 • 志第一天文一》
【注释】
①圜则九重,孰营度之:这是屈原《天问》中的诗句。营度是营造量度的意思。
②札马鲁丁:元代著名天文历法学家,以制造天文仪器及编纂历法和地志
闻名于世。
【译文】
《楚辞》中说:“上天圆圆的有九重,是谁安排的呢?”主张浑天的学者
说:“上天包裹着大地,就像鸡蛋里面有清有黄一样”。这就是说天有九重,地
是浑圆的,古人都已经说过了。西洋人对天的说法,和我国古代的说法不相违
背,而且可以在天上得到验证,所以把它提出来。他们说天有九重,最上面的是
宗动天,没有星辰,每天带着其他各重天,从东向西左旋一圈。第二重叫列宿天,
第三重叫填星天,第四重叫岁星天,第五重叫荧惑天,第六重叫太阳天,第七重
叫金星天,第八重叫水星天,第九重(最下面的)叫太阴天。从恒星天以下的八
重天,都随着宗动天左旋。不过,各重天还都右旋,从西向东,这就好像蚂蚁在
磨上行走一样。右旋的度数虽然与古代的记载有所增减,便没有大的区别。恒星
的运动,也就是古代所说的岁差的度数。古人认为恒星千古不变,可是黄道上的
第二章
节气每年都向西退。西洋人则认为黄道终古不动,只是恒星每年向东走。今天看
来,恒星确实在运动,西洋人的说法是对的。至于把周天划分为三百六十度,把
天地为炉,造化为工
一天划分为九十六刻,把每一时辰划分为八刻,用这种方法计算制作器物,非常
方便。西洋人说大地是浑圆的球,居住在天之中,与天上的度数相符合。中国在
赤道的北面,所以北极经常出现,南极经常隐藏。从南行二百五十里北极就低一
度,向北行二百五十里北极就高一度。东西也一样,也是二百五十里差一度。用
周天的度数计算,知道地球的一周是九万里。用圆周率计算,知道地球的直径为
二万八千六百四十七点九八里。再通过南北纬度确定天下的纵轴。如果离北极的
度数相同,一年四季的寒暑没有不同的。如果离南极的度数和离北极的度数相同,
那么昼夜长短也没有不同的。只不过时令相反,这里是春,那里是秋,这里是夏,
那里是冬。用东西经度确定天下的时间标准,如果两地的经度相差三十度,时间
3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