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9 - 天人之道【0612】
P. 59

的本能,依顺这种人性,所以淫荡混乱就产生而礼义法度就消失了。这样看来,

             放纵人的本性,依顺人的情欲,就一定会出现争抢掠夺,一定会和违犯等级名分、
             扰乱礼义法度的行为合流,而最终趋向于暴乱。所以一定要有了师长和法度的教
             化、礼义的引导,然后人们才会从推辞谦让出发,遵守礼法,而最终趋向于安定

             太平。由此看来,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就很明显了,他们那些善良的行为则是人为
             的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三)
               人生而静,天之性也 ;感而后动,性之害也 ;物至而神应,知之动也 ;知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
          与物接,而好憎生焉。好憎成形,而知诱于外,不能反 己,而天理灭矣。故达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③
          于道者,不以人易天 ,外与物化 ,而内不失其情,至无而供其求,时骋而要
               ④
          其宿 。小大修短,各有其具,万物之至,腾踊肴乱而不失其数。是以处上而民
          弗重,居前而众弗害,天下归之,奸邪畏之,以其无争于万物也。故莫敢与之争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——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

                【注释】
                 ①反:通“返”,回到。
                 ②不以人易天:不因为人的后天成分而改变上天赋予的本性。
                 ③外与物化:和外一起运化。
                 ④时骋而要其宿:时时驰骋却能归返自身。

                【译文】
                 人天生喜欢恬静,这是人的本性。受到外物诱惑后才动情欲的,这样本性
             也就受到了伤害。与外物接触使精神感应,这是人的智虑活动所造成的。智虑与

             外界事物接触后,好恶、爱憎之情也就产生,而好恶、爱憎之情一旦形成,这说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章
             明人的智虑已受外物迷惑,人也就不能返回本性而天理泯灭了。所以,通达于道
             的人是不以人间利欲而改变天性的,即使外随物化而内心都不会丧失原有的本
             性。要知道这“道”尽管虚无至极,但却能满足万物之需求,时时变化却能使万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万物之灵,天下之贵
             物归返自身。这“道”又具备应付万物的大小长短之能力,所以当万物纷至沓来、

             淆乱腾踊时,“道”都能处置有序。所以,得“道”者身居上位时民众不会感到
             被欺压,身处前列时民众不会感到被伤害,这样天下能归附他,奸邪会惧怕他。
             正因为他不和万物争先,所以也就没有什么能与他争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四)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
               清净恬愉,人之性也 ;仪表规矩,事之制 也。知人之性,其自养不勃 ;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③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④
          知事之制,其举错不惑。发一端,散无竟 ,周八极,总一筦 谓之心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——《淮南子·人间训 ( 上 )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7
   54   55   56   57   58   59   60   61   62   63   6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