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60 - 天人之道【0612】
P. 60
【注释】
①事之制:事物的制度。
天
②勃:通“悖”,错误。
人
③无竟:没有边际。
之
④筦:通“管”,枢纽。
道
【译文】
清静恬愉是人的本性;仪表规矩是处事的原则。知道人的本性,那么人自
身的修养就不会悖谬;懂得处事的原则,那么人自身的行为就不会乱套。从一端
出发,能散逸得无穷无尽,周游八极后又回归到它的中枢,这就叫“心”。
(五)
①
论人之性,定有善有恶。其善者,固自善矣 ;其恶者,故可教告率勉 ,
使之为善。凡人君父,审观臣子之性,善则养育劝率,无令近恶 ;近恶则辅保
②
禁防 ,令渐于善。善渐于恶,恶化于善,成为性行。
——王充《论衡 • 率性篇》
【注释】
①教告率勉:教育、告诫、做表率、勉励。
②辅保禁防:辅导、保护、禁止、防范。
【译文】
研究人的德性,一定有善有恶。善的,固然开始就善;恶的,还能经过教育、
劝告、引导、勉励,使他们成为善的。凡是做君主和父亲的,都会仔细观察臣与
子的德性,善的就培养、教导、勉励、引导,不使他靠近恶的;恶的就教育、安抚、
禁止、防范,使他向善的方面逐渐转化。善的向恶的方面逐渐转化,恶的向善的
方向逐渐转化,就会成为和生就的品行一样。
(六)
九州田土之性,善恶不均,故有黄赤黑之别,上中下之差。水潦不同,故
②
①
有清浊之流,东西南北之趋。人禀天地之性,怀五常之气,或仁或义,性术 乖 也;
④
③
动作趋翔 ,或重或轻,性识诡 也 ;面色或白或黑,身形或长或短,至老极死
⑤
不可变易,天性然也。余固以孟轲言人性善者,中人以上者也 ;孙卿 言人性恶
者,中人以下者也 ;扬雄言人性善恶混者,中人也。若反经合道,则可以为教。
尽性之理,则未也。
——王充《论衡 • 本性篇》
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