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62 - 天人之道【0612】
P. 62

为性者五:曰仁、曰礼、曰信、曰义、曰智。上焉者之于五也,主于一而行于四;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④
        天       中焉者之于五也,一不少 有焉,则少反焉,其于四也混 ;下焉者之于五也,反
        人       于一而悖于四。性之于情视其品。情之品有上、中、下三,其所以为情者七:曰喜、
        之       曰怒、曰哀、曰惧、曰爱、曰恶、曰欲。上焉者之于七也,动而处其中 ;中焉
        道       者之于七也,有所甚,有所亡,然而求合其中者也 ;下焉者之于七也,亡与甚,

                     ⑤
                直情 而行者也。情之于性视其品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——韩愈《原性》
                      【注释】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性:此处指人的本性,用今天的话来说属于深层的精神品质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情:此处指人经常表现出的浅层次的精神表现和较活跃的心理成分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③而已:指到头了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④少:通“稍”,稍微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⑤直情:直接由着人情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【译文】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性是与生命一起产生的;人情是人和外物相接触而产生的。性的类别可
                   以分为三品,而所以成为人性的则有五种;人情的品类也有三种,而所以成为人

                   情的则有七种。它们各是什么呢?性的品类有上中下三类。上品的是善到极致的;
                   中品的是可以引导上下的;下品的是恶到头的。其中成为性的有五种:仁义礼智
                   信。上品的人对于这五者来说,以一种为主而运行另外四种;中品的人对于这五
                   者来说,偶尔一个丧失了又很快回来了,另外四个混合在一起;下品的人对于这
                   五者来说,主要反对其中之一又违背另外四个。人性对于人情来说要看其品类。

                   人情的品类也有上中下三类,其中成为人情的有七种:喜怒哀惧爱恶欲。上品的
                   人对于这七种来说,动起来也能处在其中庸状态;中品的人对于这七者来说,有
                   的会过头,有的会消亡,然而希望合向中庸状态;下品的人对于这七者来说,无

                   论是丧失还是过头,都由着自己直接行动。人情对于人性来说要看其品类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九)
                     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,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。然则唐人之毁之也,据

                   ①
                象 之始也 ;今之诸夷之奉之也,承象之终也。斯义也,吾将以表于世,使知人
                之不善,虽若象焉,犹可以改 ;而君子之修德,及其至也,虽若象之不仁,而

                犹可以化之也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——王守仁《象祠记》
                      【注释】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象:人名,传说中虞舜的弟弟。其为人凶暴,曾想陷害其兄舜,后来被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舜感化。

        60
   57   58   59   60   61   62   63   64   65   66   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