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68 - 天人之道【0612】
P. 68
【注释】
①代:交替。
天
②渥(wò)盛:强盛厚重。
人
【译文】
之
寒冷与温暖天气交替到来,在几天之间,君主不一定会有喜怒的气在胸中
道
产生,然后强烈地表现出来。看见外界天气的寒温,可以推知君主胸中喜怒的气。
当君主喜怒的时候,胸中的气不一定就会改变天气的寒温。君主胸中的气,与国
境内的天气为什么有差别呢?胸中的气,不因为喜怒而改变,那么国境内天气的
寒温又怎么会产生变化呢?战国的六国时期,秦、汉时期,诸侯互相讨伐,到处
是战争,国与国之间有互相攻打的怒气,将与将之间有相互要战胜的志气,士兵
与士兵之间有互相厮杀的仇气,当时天下的天气却未必经常寒冷;太平盛世,尧、
舜的时候,政治得当,百姓安宁,君主总是欢喜,弹琴唱歌击鼓起舞,家家都有,
当时天下天气却未必总是温暖。难道喜怒的气只为小事而发,不为大事而动吗?
为什么它们不跟已往的事相一致呢?靠近水就寒冷,接近火就温暖,离它们越远,
冷热的感觉就逐渐减弱。为什么呢?因为水火寒温之气的扩散,与离距它们的远
近有差别。已往事例是:火的位置在南边,水的位置在北边,在北边就寒冷,在
南边就炎热。火在炉内,水在河里,喜怒之气在人体中,其实质是一样的。当君
主喜怒的时候,影响天气寒温的气,寝室门内应当最厉害,周围环境应当轻微。
如今考察天气的寒温,室内外都相等,由此看来,天气的寒温大概不是君主喜怒
所引起的。俗儒的说法,是妄加判断。
(二)
“敢问何谓浩然之气?”曰:“难言也。其为气也,至大至刚,以直养而无害,
则塞于天地之间。其为气也,配义与道 ;无是,馁也。是集义所生者,非义袭
①
③
②
而取之也。行有不慊 于心,则馁 矣。我故曰,告子 未尝知义,以其外之也。
④
⑤
必有事焉,而勿正 ,心勿忘,勿助长也。无若宋人然 :宋人有闵 其苗之不长
⑥
而揠之者,芒芒然 归,谓其人曰:‘今日病矣!予助苗长矣!’其子趋而注视之,
苗则槁矣。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。以为无益而舍之者,不耘苗者也;助之长者,
揠苗者也,非徒无益,而又害之。”
——《孟子·公孙丑章句上》
【注释】
①慊(qiè):满足,满意。
②馁:削弱。
③告子:战国时期思想家,名不害,和孟子有过辩论。
④正:止。
6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