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71 - 天人之道【0612】
P. 71

【译文】

                 阴是藏精于内部扶持阳气的;阳是卫护于外使体表固密的。如果阴不胜阳,
             阳气亢盛,就使血脉流动迫促,若再受热邪,阳气更盛就会发为狂症。如果阳不
             胜阴,阴气亢盛,就会使五脏之气不调,以致九窍不通。所以圣人使阴阳平衡,

             达到筋脉调和,骨髓坚固,血气畅顺。这样,则会内外调和,邪气不能侵害,耳
             聪目明,气机正常运行。风邪侵犯人体,伤及阳气,并逐步侵入内脏,阴精也就
             日渐消亡,这是由于邪气伤肝所致。若饮食过饱,阻碍升降之机,会发生筋脉弛
             纵、肠澼及疥疮等病症。若饮酒过量,会造成气机上逆。若过度用力,会损伤肾
             气,腰部脊骨也会受到损伤。大凡阴阳的关键,以阳气的致密最为重要。阳气致

             密,阴气就能固守于内。阴阳二者不协调,就像一年之中只有春天而没有秋天,
             只有冬天而没有夏天一样。因此,阴阳的协调配合,相互为用,是维持正常生理
             状态的最高标准。所以阳气亢盛,不能固密,阴气就会竭绝。阴气和平,阳气固

             密,人的精神才会正常。如果阴阳分离决绝,人的精气就会随之而竭绝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五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
               正月、二月,天气始方 ,地气始发,人气在肝 ;三月、四月,天气正方,
          地气定发,人气在脾 ;五月、六月,天气盛,地气高,人气在头 ;七月、八月,
          阴气始杀,人气在肺 ;九月、十月,阴气始冰,地气始闭,人气在心 ;十一月、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
          十二月,冰复 ,地气合,人气在肾。故春刺散俞及与分理,血出而上,甚者传
          气,间者环也。夏刺络俞,见血而止,尽气闭环,痛病必下。秋刺皮肤,循理,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③
          上下同法,神变而止。冬刺俞窍 于分理,甚者直下,间者散下。春夏秋冬,各
          有所刺,法其所在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——《黄帝内经·素问 • 诊要经终论篇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章
                【注释】
                 ①方:发。
                 ②冰复:冰冻积累起来了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万物之灵,天下之贵
                 ③俞(shù)窍:深在筋骨间的腧穴。
                【译文】
                 正月、二月,天气开始有一种升发的气象,地气也开始萌动,这时候的人
             气在肝;三月、四月,天气正当成长,地气也正是华茂而欲结实,这时候的人气

             在脾;五月、六月,天气盛极,地气上升,这时候的人气在头部;七月、八月,
             阴气开始发生肃杀的现象,这时候的人气在肺;九月、十月,阴气渐盛,开始冰
             冻,地气也随之闭藏,这时候的人气在心;十一月、十二月,冰冻更甚而阳气伏
             藏,地气闭密收紧,这时候的人气在肾。由于人气与天地之气皆随顺阴阳之升沉,

             所以春天的刺法,应刺经脉的腧穴,及于分肉腠理,使之出血而止,如病比较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9
   66   67   68   69   70   71   72   73   74   75   7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