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77 - 天人之道【0612】
P. 77
【译文】
道德仁义这四个抽象的概念,没有礼就落不到实处。教育训导,整饬民俗,
没有礼就会顾此失彼。区别争讼的是非曲直,没有礼就无法判断。君臣、上下、
父子、兄弟的名分,没有礼就无法确定。学习做官的本领和学习六艺,如果弟子
侍奉老师无礼,师生之情就不会亲密。百官在朝廷上的班位,将帅的治军,官员
的到任履行职务,没有礼就无法体现威严。求福之祷,谢神之祠,以及常规的种
种祭祀,供给鬼神的祭品,都有规定,不按照礼数来做就显得内心不诚、外貌不庄。
所以,作为君子,就要用恭敬、抑制、退让的精神来显示礼。鹦鹉虽然能学人说话,
但终究还是飞鸟;猩猩虽然也能说话,但终究还是禽兽。如果作为人而不知礼,
虽然能说话,难道不也是禽兽之心吗?正因为禽兽不知礼,所以才父子共妻。所
以圣人制定了一套礼来教育人,使人人都有礼,知道自己有别于禽兽。
(二)
②
①
郊社 之礼,所以仁鬼神也 ;禘尝 之礼,所以仁昭穆也 ;馈奠之礼,所以
③
仁死丧也 ;射飨 之礼,所以仁乡党也 ;食飨之礼,所以仁宾客也。明乎郊社之
义,禘尝之礼,治国其如指诸掌而已。是故居家有礼,故长幼辨;以之闺门有礼,
故三族和;以之朝廷有礼,故官爵序;以之田猎有礼,故戎事闲;以之军旅有礼,
④
故武功成。是以宫室得其度,鼎俎 得其象,物得其时,乐得其节,车得其轼,
鬼神得其享,丧纪得其哀,辩说得其党,百官得其体,政事得其施。加于身而
措于前,凡众之动,得其宜也。
——《孔子家语·礼论第二十七》
【注释】
①郊社:周代冬至祭天称郊,夏至祭地称社。
第三章
②禘(dì):宗庙四时祭之一,每年夏季举行。尝:古代秋祭名。
③射:指乡射礼,即卿大夫举士后举行的射礼。飨:以酒食款待。
万物之灵,天下之贵
④俎: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。
【译文】
祭天祭地之礼,是用以致仁爱于鬼神的;秋尝夏禘之礼,是用以致仁爱于
祖先的;馈食祭奠之礼,是用以致仁爱于死者的;举行乡射礼、乡饮酒礼,是用
以致仁爱于乡亲邻里的;宴会饮酒的礼仪,是用以致仁爱于宾客的。明白了祭天
祭地的礼仪、秋尝夏禘的礼仪,那么治理国家就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别人看那样
容易。因此,用这些礼仪,居家处事有礼,长幼就分辨清楚了;家族内部有礼,
一家三代就和睦了;在朝廷上有礼,官职爵位就井然有序了;田猎时有礼,军事
演习就熟练了;军队里有礼,就能建立战功了。因为有了礼,宫室得以有了制度,
75